第(3/3)页 “而光武大帝刘秀,也和大卫王,圣女贞德不同。” “他是一个,非常谨慎的人。” “当书事故农民军揭竿而起的时候,刘秀依然在观望,等天下确实大乱之后,方才起兵。” “地皇三年,十一月,刘秀带领宾客从宛城来到舂陵,刘縯起兵。” “而在这个时候,刘秀的个人魅力,以及幸运的属性,才开始展现。” 说到这里。 林风顿了片刻。 与此同时。 龙国民众们,也纷纷打起了精神。 从林风的口气来判断,刘秀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堪? 正当龙国民众心生疑惑的时候。 林风的声音,也继续在听证会现场响起。 “起初刘縯起兵时,宗族子弟们都不愿意跟随,毕竟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。” “也正因为如此,这些宗族子弟们纷纷逃跑。” “正当刘縯无可奈何之时,刘秀穿绛衣大冠,同族惊叹“谨厚者亦复为之”,才安下心来。” “在起义之后,刘秀兄弟手下,兵少将寡,甚至在初期时候,刘秀都没有战马可骑,都是骑牛上阵。” 听到这里。 一众辩护人们,都不由笑了。 听过骑马的,也听过骑骆驼的,甚至还有骑大象的。 但是骑牛的,还真是少见。 “杀死新野尉,刘秀才有了战马,而后又杀死湖阳尉,占领棘阳。” “随后遭遇新军,义军大败,刘秀单马遁走。” “然而没过多久,刘秀就和刘縯一起,快速拉起一股新的势力,并且大败新军,将之前打败过他们的将领杀死。” “更始元年,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,建元“更始”,是为更始帝。” “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,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,绿林军人多势大,又有强敌在前,只得暂且作罢。” “而后刘縯被封为大司徒,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,更始政权建立,复用汉朝旗号,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,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、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,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。” “同年五月,刘秀坚守昆阳,昆阳汉军仅九千人,众恐不敌,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。” “刘秀以‘合兵尚能取胜、分散势难保全’为由,说服诸将固守昆阳。” “而此时的昆阳,已经被新军围的密不透风,然而万万没想到,刘秀竟然能在这铁捅阵中顺利出城。” “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,扬言‘百万之师,所过当灭,今屠此城,蹀血而进,前歌后舞,顾不快耶!’” “随后,大军长驱直入。” “然而城内将领始终固守城池,直到新军久战疲惫,刘秀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。” “此战,原本谨小慎微的刘秀,如同变了个人!” “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,反复猛冲,杀的敌人丢盔弃甲。” “就连那些平日里,认为刘秀谨小慎微的将军们,都忍不住赞叹,‘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,今见大敌勇,甚可怪也,且复居前。请助将军!’” “而后,刘秀带着兵马长驱直入,以三千人,在万余人中击杀新军主帅!” “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,三辅震动,新莽政权土崩瓦解。更始元年九月,绿林军攻入长安,王莽死于混战之中,新朝覆灭。” “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马不停蹄南下攻城略地时,刘秀的长兄大司马刘縯被更始帝所杀。” “刘秀强忍悲伤,韬光养晦,忍辱负重。” “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,但他不表昆阳之功,并且表示兄长犯上,自己也有过错,并且不敢为刘縯服丧,‘饮食言笑如平常’。” “不过在独居时就不吃酒肉,枕席间往往有泪痕。” “更始帝本因刘縯一向不服皇威,故而杀之,见刘秀如此谦恭,反而有些自愧,刘秀不但未获罪,反而被拜为破虏大将军、武信侯。” “随后,更始帝虽未杀刘秀,心中却是对刘秀更加猜疑,让刘秀去黄河以北诏安。” “原本是必死之局的刘秀,竟然出乎意料的在黄河以北壮大。” “更始三年,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,更始政权土崩瓦解,刘玄被迫向赤眉军出降,最终被赤眉军所杀,葬于霸陵。” “而后,刘秀称帝,紧接着收取关东,平复陇西,攻略川蜀,实现光武中兴。” 说道这里。 林风便没有继续说下去了。 很多细节他都没有继续说明,而这些细节,并不急于现在去说。 一众辩护人听了林风的陈述之后,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。 毕竟, 只是按照林风的诉说。 刘秀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。 虽然也可以算得上幸运,但是比起圣女贞德和大卫王的经历,还是显得太过平庸了些。 当然, 这其中,也有林风并没有说其中细节的原因。 第(3/3)页